《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与材料中“鼎”含义相同的是( )
A.春秋鼎盛 | B.问鼎中原 | C.钟鸣鼎食 | D.一言九鼎 |
2014年的深圳举办了纪念“轮船招商局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活动,在下列论文中最为切题的是
A.《近代珠江三角洲的水事管理新格局》 |
B.《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性质和作用》 |
C.《晚清官督商办企业制度的流变与困境》 |
D.《试论一九四六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王国维将整个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下列对“国初之学大”的理解准确的是
A.明季遗儒,惩明儒之空疏无用,其读书以大义为先,惟求经世,实学以兴 |
B.雍乾之世,网罗日密,文字之狱屡起……学者怀抱才慧,遁于声音训诂以自隐 |
C.自外域之学输入,举世风靡,既见彼学足以致富强,遂诮国学而无用 |
D.外侮踵至……公羊家言三世改制之说,尤与变法相吻合,故外托今文以自尊 |
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
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这两种思潮是指
A.法家与道家 | B.法家与儒家 |
C.墨家与兵家 | D.黄老与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