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指出:当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一决议应该出自中共( )
| A.二大 | B.瓦窑堡会议 |
| C.洛川会议 | D.七大 |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出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A.法庭立案是否皆取决于案情 |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
|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
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
|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得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
|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
| C.龙生龙,凤生凤 | D.立嫡以长不以贤 |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海内,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赤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B.实行郡国并行制 |
| C.推行三公九卿制 | D.推广行省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