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一些学者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如1919年《浪潮》月刊刊登了“家族制度与孝道公式计算一图”,作者套用数学公式来探讨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其意图是( )
A.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
B.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
C.普及科学知识 |
D.强调道德与家族制度的重要性 |
下图为出图文物铜方升,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所制,考古学家在方升上发现了如下铭文“廿六年(前221 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说明
A.战国各国普遍采用商鞅的法令 |
B.秦王朝重新创制了度量衡标准 |
C.统一量器标准有利于兼并诸侯 |
D.商鞅变法的量器标准颁行全国 |
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是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命名为“石申”。石申的科学成就是
A.用赤道坐标记录了恒星的位置 |
B.记录了世界最早的日食月食现象 |
C.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 |
D.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 天 |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
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 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 |
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论语》 | B.《道德经》 | C.《孟子》 | D.《韩非子》 |
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能够准确反映下图所呈现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
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 B.王纲解纽,礼崩乐坏 |
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 | 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