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 A.提高平民地位 | B.调和社会矛盾 |
| C.保护贵族权益 | 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2014高考真题)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 B.19世纪80年代 |
| C.19世纪90年代 | D.20世纪20年代 |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革命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 B.科技带来的是毁灭性后果 |
| C.科技成果总是诞生于战争中 | D.科技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
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下列活动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发明的有()
| A.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 B.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 |
| C.用电话与同学联系 | D.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 |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第三产业的产值及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 |
| C.政府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 |
| D.新兴工业区按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