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完成下列问题。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砂岩 | B.花岗岩 | C.板岩 | D.玄武岩 |
该类岩石最主要的特点是
A.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 B.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
C.岩石中有许多气孔 | D.能剥成薄片、薄板 |
塑造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 | B.冰川侵蚀 |
C.风力侵蚀 | D.海浪侵蚀 |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如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a +b=200海里 |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 +b=200海里 |
C.领海范围为b=12海里 |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
为了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解决渤海的污染问题,国家拟将与胶莱海河有关的研究纳入渤海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读图回答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其自然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 |
B.陆上缺乏淡水河流的注入 |
C.渤海是半封闭海湾 |
D.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 |
读“最近1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图”,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
D.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
2004年12月26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问题。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 B.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 D.海底塌陷引起的 |
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A.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 B.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
C.围海造陆 | D.增高海岸堤防 |
近年来我国舟山渔场实施了伏季休渔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B.避免高温作业 |
C.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 | D.避免赤潮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