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
|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
| 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
|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
|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
|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 A.穷理的方法问题 |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
| C.理气的关系问题 |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
|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
|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
|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
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
| A.应专攻儒家经典 | B.不要学习六经以外的书籍 |
| C.应旨在经世致用 | D.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
下列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 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
| 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 |
| 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 |
| 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