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
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通过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分子被贴上了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处被水解掉,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Ub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可确定编码该肽链的Ub基因的完整的碱基序列 |
B.AMP可作为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
C.上述过程得到的氨基酸中可能会含有必需氨基酸 |
D.去除“不适用蛋白”所需的ATP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主要实验步骤 |
A |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
实验组:2mL3%H2O2+ 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 对照组:2mL3%H2O2+ 1mL蒸馏水保温5min |
B |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
实验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班氏试剂检验 对照组:2mL3%蔗糖溶液+ 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班氏试剂检验 |
C |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
5mL3%可溶性淀粉+ 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分钟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蓝色变化 |
D |
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
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各加入:2mL3%可溶性淀粉、1mL不同pH值缓冲溶液和1mL新鲜唾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班氏试剂检验 |
以下是生活在①、②两地区的人的食物结构,其对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
D.若栽培土壤含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元素积累少 |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首次侵入机体后,机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
B.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
C.记忆细胞迅速分化 |
D.入侵病毒最终被效应T细胞清除 |
如下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B.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
C.②③之间,K+大量外流,③④之间,Na+大量内流 |
D.神经递质一经a传递到b,将会引起b的兴奋并传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