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 ℃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引起这种“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 | B.基因重组 |
C.染色体变异 | D.基因突变 |
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c的精子(未发生交叉互换),则随之产生的另3个精子为
A.ABc、aBc、aBc B.aBc、aBC、ABc
C.Abc、Abc、ABc D.aBC 、aBC、ABc
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F2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依次是
A.27、 6 | B. 27 、 8 |
C.18、 6 | D.18、 8 |
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
A.…—T—A—G—… |
B.…—U—A—G—… |
C.…—T—A—C—… |
D.…—T—U—G—…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