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
B.内环境渗透压、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己、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 B.降低、乳酸、NaHCO3 |
C.升高、CO2、H2CO3 | D.升高、乳酸、NaHCO3 |
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B.4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3 |
C.3和5可以相互渗透 |
D.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A中O2浓度比C高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