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的核苷酸的种类及人体内核酸的碱基种类分别是
A.8、5 |
B.4、5 |
C.4、4 |
D.8、4 |
科学家发现一类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该类蜣螂与千足虫之间存在着共同进化 |
C.该类蜣螂的出现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 |
D.如果该类蜣螂可与普通蜣螂交配,则没有生殖隔离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C.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个体 |
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20%、50%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36% | B.45% | C.50% | D.73% |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眼睛因长期不用而退化 |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所致 |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
D.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