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绿色、健康、环保”已成为人们消费时关注的焦点,比如在服装市场,面料健康环保、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废弃以后能够回收利用的绿色服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销的商品。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其( )
A.凝结了较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
B.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
C.使用价值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
D.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匠心独具,突显了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也践行了全球共同关注的“低碳”理念,在节能环保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这表明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B.任何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
C.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2010年是个灾难年。年初、年末的雪灾,酷热的炎夏,7级以上地震超过20次,海地、智利的大地震更是给这两个国家致命的打击,印尼的火山爆发、巴基斯坦的洪灾以及肆虐东南亚的超级台风破坏力都是巨大的。回答下列各题。专家认为,今年各种灾害之所以如此频繁、造成的损失如此巨大,是“天灾”,也是“人祸”。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不能完全避免
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是人们无视规律的结果,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
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变和创造条件,使自然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④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专家认为,暴雪成灾与全球变暖有关,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某些地方在冬季空气中的水汽增加,降雪量自然会增多,而全球变暖显然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这表明
A.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
B.事物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联系 |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主观性 |
D.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2010年6月22日召开的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气候峰会认为:不断攀升的自然灾害数量加大了潜在损失的基数,也给保险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这说明
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
B.相对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
2010年10月1日,我国“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升空,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又迈出重要一步。回答下列各题。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设计师用意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从哲学上看,这一标志
A.源于设计师的独特创意 |
B.是对月球的逼真反映 |
C.是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的充分体现 |
D.对探月工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我们的先人曾对月亮充满无限遐想,有着独特的情怀,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的“载人登月”,月亮将在我们面前进一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对月球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月球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月球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月球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社会历史性 | D.目的性计划性 |
月亮将在我们面前进一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说明
①真理是客观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休谟的观点属于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