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理由。
(2)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及其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之上,称为“非洲之角”。 1960年索马里独立。80年代以后,索马里的经济开始下滑,招致一些部族的不满。 从1988年5月起,索马里开始了长达6年的内战,全国陷入了部族割据混战和四分五裂的状态,贫困和战乱使不少人加入了海盗行列。
1994年3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主持下,索马里成立过渡政府。由于索马里过渡政府一直未能控制国内局势,2006年2月以来,索马里的教派武装和军阀联盟冲突不断,海盗在2007年再度活跃起来,在打劫外国商船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7月20日至今,他们已经成功劫持至少16艘外国船只,其中一些船支付的赎金高达每艘200万美元。
中国商船也常遭索马里海盗的袭击,为了维护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响应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我国三艘军舰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从海南三亚启航奔赴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1)材料体现哪些政治常识道理?
(2)对我国的这次护航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同反映,有的国家对中国的行动表示欢迎,有的则借机散布“中国威胁论”,对我国行动说三道四。从辩证唯物论角度你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

(1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明确提出了2008 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面对当前国家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此次会议适时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 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2008 年政府的货币政策将从“稳健”转为“从紧”,同时投入更多时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08年政府调整货币政策蕴涵的唯物论依据是什么?(8分)
( 2)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央把“两防”作为2008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5分)
(3)从唯物史观角度谈谈“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

(17分)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将两岸关系推进到“和平发展”的新阶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话指出:30年来,我们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江泽民同志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就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我们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韩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材料二:讲话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一时不等于“台独”意识。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30年来对台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

2009年ll月17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举行会谈。
双方在会谈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向绿色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
材料二 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全球2012年减少5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据“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必须承担一定的减排承诺,否则将受到严厉的经济制裁,而发展中国家暂不承担减排义务。为减轻发达国家减排的压力,《京都议定书》确立了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在这一机制下,受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约束的发达国家企业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或资金投入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合作,从而获得该项目所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抵扣其自身的排放量限额。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由此产生了碳交易市场,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08—2012年间,市扬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前景可观。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宣布了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碳交易市场能在全球得以迅速发展?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如何实现减排目标?

材料一 新疆是祖国西部一个多民族聚吾的地方,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视
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采取多种方式营造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社会氛围,全区各级党政部门紧紧围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个主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实施民心工程,集中力量办好各族群众最希望办好的事情,努力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创建设和谐新疆的新白面。
材料二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杀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156人死亡,l 080人受伤。民族分裂分子犯下了极大的罪行。
1)在处理民族关系时,为什么要把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