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登紫金山
国庆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紫金山。站在山脚下,紫金山顶天立地地耸立在我们面前。山上的苍松翠柏无边无际。登山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但是登这么高的山,我还是第一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
开始登山了,起初,我们顺着崎岖的山路向上走,看着五彩缤纷的野花,看着茂密的绿草,看着挺拔的树木,我们觉得吃力。爬到半上腰,路就非常难走了,爸爸妈妈大声提醒我:“当心,当心啊!”“哎——”我一边答应着,一边不顾一切地往上爬。“到天文台啦!”我高兴地喊起来。接着,我们又向上爬去,山越来越险,有的悬崖陡坡,要手抓脚登才能上去。有的山路很窄,得一脚踩稳再迈另一支脚。有的山崖上长满了青苔,路很滑,我们就互相搀扶着,十分小心地向前挪动。手被荆棘划破了,可是我不怕疼,摔倒了爬起来,鼓足勇气再前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紫金山的最高峰。
“胜利啦!”我激动得跳起来。紫金山真高啊!站在山顶上扬手就可以摸着天。山上凉风习习,使人心情舒畅。向远处望去,天和地连在一起;往下一瞧,高高低低的山峰一座接一座,都在我们脚下。
回家后,我心潮起伏。登山活动使我明白了做事情往往也会像登山一样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只要有毅力,不畏劳苦,不怕艰险,就能成功。在文中找出一个表示“看”的词。写在下面:___________
文中“心潮起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找出一个排比句,用“____”画出来。
从文中找出一个夸张句,用“~~~~~”画出来。
写出第一、二、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答题。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分别写出第四—六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注意画线部分,想一想,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读了短文,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语段答题。
海边的小女孩
辽阔的海滩上,潮水退了。一个拾贝壳的渔家小女孩,明亮的黑眸子搜寻着彩色的贝壳。
突然,她停住了脚步。——在脚下的沙滩上,一条银闪闪的小鱼在痛苦地蹦跳着。
头上的太阳蒸发着泥洼里的海水,小鱼在干涸中痉挛。似乎听到了小鱼儿越来越响的哭声。
她目光停滞了,充满了怜悯。她弯下腰,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起了这条小鱼。小鱼在她手里蹦跳着。
她轻轻舒了一口气,直起腰,她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海边。小鱼儿被送进了大海。
小鱼儿欢快地冲进了大海的浪花里,好似奔向美丽的生活花园和它不能离开的奇妙的世界。
我看见:小女孩的黑眸子里闪出情感的色彩,她脸蛋上的那对圆圆的酒窝里盛满了甜蜜……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在文中找)。
①空旷、宽广,一望无边的样子。()
②形容举动十分慎重,一点不敢大意。()
(2)按要求从文中找词句。
描写小鱼被救前非常可怜:
描写小鱼被救后非常快乐:
(3)文中有三处对小女孩的目光进行了描写,请用“﹏”画出来。
(4)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女孩?请写一句赞美小女孩的话。
不知疲倦的人
陈景润是个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人。
当黎明来到之前,大地还是一片寂静的时候,陈景润住的小屋里已经响起朗读外语的声音;当曙光初照时,他床头已积起了许多数学演算手稿;上班铃声还未响呢,他已来到图书馆门口等待开门。
他每天进入图书馆,就沉浸在书海之中,忘掉一切。
有一次,已是中午时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下班时间早已过了,管理人员大声问馆里是否有人,没有回答,管理员锁好门去吃午饭了。这时候陈景润才觉得要回去吃饭了,但他走到门口发现门反锁着,就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重新走回书库去看书。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陈景润在灯下,不是写论文就是研究法文、德文的数学书籍,常常到深夜,他才踏着清亮的月光迈向宿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就是这样紧追着时间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迈进。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孜孜不倦:
②夜幕降临:
(2)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按()顺序记叙()的事,表示顺序的词语是:()→()→()。
(3)陈景润是个()的人。从哪些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哪些感想?
阅读语段答题。
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干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尽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呼出的气;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选第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选第种解释。
(2)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3)作者从竹干、、、的用途写出竹子“全身是宝”。
(4)用“”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5)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语段答题。
小溪的欢歌
清早,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小街上的人有的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的抱怨小街太窄,不住摇头叹气;有的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行。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众人,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吵闹,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接着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不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会说什么,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的小溪()地流动
()的老人()地爬行
(3)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4)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结合画线词想一想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下面仿写一句话。
(5)想一想小溪的“欢歌”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