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服阙”指守丧期结束,脱下孝服。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觊见之,伪喜,谓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璪至,说觊曰:“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 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东阁外。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时年五十一。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醉弥日不醒辄:总是 B.遇得宝玩,服用不疑:怀疑
C.乞于此之货 :卖出 D.嵴山民缚觊送晏诣: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的一组是()
①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②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③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④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⑤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⑥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孔觊曾先后担任过司徒左长史、后军长史、江夏内史等职,后因反叛而被处死。
B.孔觊平生不好宝玩只好酒,常常一个月要醉上二十九天,甚至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
C.孔觊从不置办产业,生活常常贫困不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把弟弟道存的接济也一把火烧尽。
D.孔觊为人正派,不阿权贵,却听信都水使者孔璪的蛊惑而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2)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圣之智,心神明,性直道德,又造经典以遗后人。试使贤人君子,释于学问,抱质而行,必弗具也;及使从师就学,按经而行,聪达之明,德义之理,亦矣。是故圣人以其心来造经典,后人以经典往合圣心也,故修经之贤,德近于圣矣。(节选自王符《潜夫伦》)
古之学者为己,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圣之智,心神明达,达观 B.聪达之明,德义之理,亦矣庶,差不多
C.古之学者为己,以不足也补,弥补 D.古之学者为人,道以利世也行,推行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按经行吾尝跂望矣 B.故修经贤,德近于圣矣巫医乐师百工
C.讲论文章,春华是亦走 D.又造经典遗后人作师说贻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论述了学习经典的重要性。文段指出,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习经典,就能使自己不断得到塑造和提升。
B.第二段文字通过“为人”和“为己”问题的探讨,说明为学的道理:学得好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学,学了以后做什么。
C.第一段文字侧重讲学习的内容,第二段文字侧重讲学习的目的,两段文字都用了对比论证法,使文段主旨更加鲜明。
D.“从师就学,按经而行”指出求学应跟从老师学习经典,“讲论文章,修身利行”则强调实践比学习文章理论更加重要。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使贤人君子,释于学问,抱质而行,必弗具也。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时布衣被召者十四人,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除建康军节度推官。或言所对策字少,不应式,宰相张士逊与之姻家,故得预选,遂报罢。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晏殊为守,一以事诿之。民税旧输陈、蔡,转运使又欲覆折缗钱,且多取之。亢言:“民之移输,劳费已甚。方仍岁水旱,又从而加取,无乃不可乎?”遂止。进集贤校理。仁宗继嗣未立,亢言:“国之外患在边圉,然御之之术,不过羁縻勿绝而已。内患则不然,系社稷之安危,不可不蚤定也。”提点开封县镇公事。比有纵火者,一不获则主吏坐罪,民或自燔其居以中吏。亢请非延及旁舍者,虽失捕,得勿坐。徙为府推官,改度支判官。召对群玉殿,英宗访以世事,称之曰:“学士真国器也。”擢同修起居注。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有谮之者曰:“先帝大渐时,亢尝建垂帘之议。”帝知其妄,置不问。亢自诉曰: “方先帝不,群臣莫得进见,臣无由面陈,必有章奏。乞索之禁中,若得之,臣当伏诛;不然,则谗臣者,岂宜但已,愿下狱考实。”帝不许。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亢遇事敏密,吏操辞牍至前,皆反覆阅之。人或以为劳,亢曰:“决是非于须臾,正当。初虽烦,后乃省也。”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废停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畿下斗讼为之衰止。拜枢密副使。夏人诱杀知保安军杨定,朝廷谋西讨。亢曰:“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唯当降意抚纳,俟不顺命,则师出有名矣。”因条上其事。诏报之曰:“当悉如卿计。”未几,夏主谅祚死,国人杀定者来请和。或欲乘此更取塞门地,亢以为幸人之丧,非义也,乃止。亢在枢密逾年,无大补益,帝颇厌之。亢亦引疾辞。薨,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即其乡赐以居宅,谥曰安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七十六》)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事诿之 诿:委托
B.方先帝不豫:快乐
C.正当   尔:这样
D.国人杀定者来请和执:捕捉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邵亢“真国器也”的一组是()(3分)
①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②内患则不然,系社稷之安危
③亢请非延及旁舍者,虽失捕,得勿坐。④乞索之禁中,若得之,臣当伏诛
⑤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⑥亢以为幸人之丧,非义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亢才华横溢,诗作豪放不羁,乡里的先生认为他卓异出群,凭借才华能力,从布衣直接被召为官员。
B.邵亢关注百姓疾苦和朝廷、社稷安危,敢于直言。他直谏仁宗早立太子,并建议修改因抓不到纵火犯而处罚主管官吏的法律。
C.邵亢为人正直严谨,遭到他人诬陷时,不仅敢于自我申辩,而且要求皇上能够严格处理此事,不让诬陷他的人逍遥法外。
D.邵亢历任仁宗、英宗、神宗等朝,为人审时度势,讲求道义。有人想乘夏主新丧之际用兵,邵亢认为不可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之移输,劳费已甚。方仍岁水旱,又从而加取,无乃不可乎? 
(2)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废停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畿下斗讼为之衰止。

阅读下面《大学》《老子》选文,回答问题。(5分)
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
请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2分)
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身修”与“天下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麋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表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日:“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日: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令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环尤好学,工书工:擅长
B.盍往依之盍:何不
C.谭谢不纳,母大困谢:推托,推辞
D.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独:独自

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杜环“好周人急”的一组是
①奉糜食母,抱衾寝母②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③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④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⑤以母故,不敢大声语⑥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A.①⑤⑥ B.②④③ C.③④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环的祖先是庐陵人,他陪父亲杜一元在江东…带过着宦游生活,最后把家安在金陵。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
B.兵部主事常允恭的母亲因家庭变故无处可归,在九江城下哭泣,经人指点后便到金陵找到常允恭的朋友谭敬先,但谭敬先没有收留她。
C.遍寻亲朋来果后,常母就在杜环家中住了下来,虽然家贫,但杜环还是购置布帛让妻子为常母做衣服和被子,常母有病,杜环也亲自为她煮药,照顾周到。
D.常母因思念自己的孩子,病情加重,三年后去世,杜环为她置办棺椁,举行了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每年还按时给她扫墓。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给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2)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