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
记者 张悦 发自四川映秀镇
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只是这一次“震中”不再是这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鸟巢。
这个时候,在刚出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前头,在2.26米的代表团旗手姚明身边,一个身高未及姚明胯部、虎头虎脑的孩子毫不怯场地迈着步子。“我们浩浩跟姚明在一起,他也是旗手?!”陈建惊呆了。这个在镜头中与姚明一起出场的小孩是他的外甥,“5·12”汶川大地震中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的林浩。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
大山中的渔子溪村沸腾了。“整个村子都在激动,为映秀为渔子溪出了个小英雄。”陈建说。一大群人激动地跑到村委会附近,大家或者相互拥抱,或者大声欢呼。陈建更是含泪跪在了地上,“这是我们村的福气,浩浩好样的!”
这一安排也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华尔街日报》说,“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身穿白色T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参加的不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世界冠军”。
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话: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
“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在8月8日那天,映秀镇卖卫星接收“锅盖”设备的一天之内完成了往常一年半载才能有的营业额。“260元一个,光我们渔子溪村的村民就有几十家买了‘锅盖’。”陈建说。
映秀镇副镇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镇上在挖排污管道的时候,把电缆挖断了。阿坝州电力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出去买了新电缆,拉回来重新装。
李强说,重建家园也不可能一两天就好,地震前大家就都盼着奥运了,现在奥运真的来了,我们也希望通过奥运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凝聚力,这样也可以转移地震带来的不能自拔的低落悲伤的情绪。
目前在映秀的居民有六千多人,大部分人已搬入活动板房安置。陈建一家就是在奥运开幕前一周搬入板房的。陈建说,“这一段时间脑子昏了,”房子没了,地没了,汶川的工业生产陷入停顿,连打工的机会都没了,“大家都不知道干啥,现在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中滩堡村的村民也新搬进了活动板房安置点,这里的电视机是广播站发的,每个组一台。开幕式那天,简陋的活动板房中充斥着欢呼声和玩笑声,还有歌唱声。“奏国歌的时候肯定要唱噻,像我这种不唱出声的人,心里也要唱。”
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映秀也有部分居民未能搬入活动板房,但是他们一样可以享受到奥运。搬运石头、固定铁架、平整场地,8月8日午后,铁军高炮团八十多名士兵冒着酷暑赶建了一个可以容纳上千观众的“露天影院”。一些居民在晚上6时便和家人一起到这里等待。他们说:活着就要开开心心地度过。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铁军高炮团当天还组织全体官兵理发,以“全新”姿态迎接北京奥运会。一名士兵说,支持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方式,是多为灾区做实事,尽早重建家园。
驻扎在映秀救灾的济南军区“铁军”则在岷江边上浇上水泥,建成一个标准篮球场,这天正在进行军民篮球联谊赛的半决赛,“铁军”队迎战援建映秀的东莞公安队。
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节)这篇通讯以“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
“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两种高度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文章结尾说:“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综观全文,“体育”又回到了“这个心碎的地方”,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深刻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微信阅读”入侵引关注:“微时代”,读什么?
张 铁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让“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只是微信阅读的新方式加剧了这个问题。当文化产品和思想观念在互相激荡中双双爆炸,当网络信息几何级数的增长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信息的总和,很多人却又陷入了一种选择的焦虑,“读什么”成了一个难题。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佐证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不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这正如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评价——灵韵的凋谢。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或许是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需要的则是保持恒定的审美和价值,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有删改)下列关于“微信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阅读”将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 |
B.“微信阅读”的“自由选择”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
C.“微信阅读”的快速阅读和肤浅阅读让人心存担忧。 |
D.“微信阅读”将来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给予我们真正的幸福。 |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微信阅读”的订阅让用户有选择的自由。 |
B.当网络信息几何级数地增长,很多人陷入到选择的焦虑和“读什么”的困惑。 |
C.分享无法深究的八卦、似是而非的劝诫、浅尝辄止的思考、不知所云的感悟,使得 “微信阅读”,这样的阅读状况前景堪忧。 |
D.在微信阅读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 |
如何让“微信阅读”成为“高一层次”的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脑海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完成了。
“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沉思,第二幅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刺痛。
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辜受害。没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对方还以怨报德,太可恨了。
这世界疯了,连小孩都干这种勾当。凯莉气愤地说:“不就杜米斯吗?我偏偏就是要过去把她找出来,蒙娜丽莎,没想到连微笑都是假的。”
杜米斯的管理者是个英国人,名叫普雷第,听了凯莉的投诉后,先是一阵惊愕,接着便对身边的人说,把蒙娜丽莎叫过来,太不像话了。
可是,蒙娜丽莎没有来,有人向普雷第报告,蒙娜丽莎宁愿不吃饭,死死抓着宿营广场的栏杆不肯过来,手都快打断了。凯莉彻底被激怒了,她对普雷第说,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的事。
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
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还好普雷第,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
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民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孤单。
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 ,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
(本文有删改)简析文中第二段关于小女孩的描写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品味文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
① 勉强
② 捧着
③ 兴奋 简析凯莉被铜钉刺到以后愤怒的举动在文中的作用。
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形象?请结合三幅《蒙娜丽莎的微笑》分析。
联系全文在文章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准确、连贯,能揭示主旨,不超过20字。并联系本文主旨及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每题3分,共9分)
近年来,中国的选秀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而且,观众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只有真实的努力,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下列对“中国的选秀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都有重复,观众在新奇感过后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选秀节目的发展。 |
B.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唱片业出现了转型,导致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对于选秀的形式也相当熟悉,中国的选秀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 |
C.《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也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注重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的显现。 |
D.观众对《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有好评,也有争议,这些其实都折射了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改变旧的选秀节目存在的种种弊端,将选手的“好声音”作为选秀的最重要依据。 |
B.《中国好声音》避免了选手通过粉丝热捧而成为超级明星,也不让选手能在舞台上一展即毕走过场,这些新的变化也是该节目赢得公众的原因。 |
C.《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引导、激励他们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个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使得它很像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 |
D.《中国好声音》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但只有那些成功的选手才有幸获得这种幸福感。 |
近年来,各大卫视之间展开了激烈而纷乱的选秀之争,请结合本文的观点,简述怎样让选秀节目走上良性的发展之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拾叶者言
李国文
⑴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⑵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⑶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⑷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⑸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⑹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⑺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⑻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⑼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⑽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⑾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⑿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⒀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⒁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请分别说说第9段中两个“一回事”的含义。
文章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作者从“拾叶”中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
阅读《像山那样思考》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山的恐惧有更充分的理由:当一只被狼猎杀的公鹿在两三年就可被替补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的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大小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在这方面,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许是客观的思考的必要条件,不过,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选文第三段画线句中的“这一时代”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选文末段末句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