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中,在重庆,有一天国民党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而陈铭枢则背对着长江,看着熊十力。熊觉得很奇怪,说这么好的风景你怎么不看?陈答曰:“你就是最好的风景”。
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谷埃尔的《阅读史》中也有一副照片,堪称最好的风景。1940年10月22日,伦敦遭德军轰炸,很多房子倒塌了,这间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墙壁也已倾颓,地下满是砖石,竟然有人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书架前翻检自己喜爱的图书。或许,越是这种艰难时刻,越需要书籍作为精神支撑。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潜力,就如每一粒米都有它的潜力一样。
学生问,米有什么潜力呢?
老师说,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便酿成了价值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元的酒。这就是米的潜力。
老师看了看学生,继续说,米的潜力是怎样形成的呢?就是从它被密封的那一刻开始,从它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开始,是黑暗、孤独、寂寞、沉静“酿”就了它的潜力。
要求:围绕材料的含意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套作和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春的路,总有自己的脚印。曾经稚嫩的脸旁依然清晰,时间却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每天,我们都在向过去告别。
请以《别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记叙文;4、情感真挚,不少于800字。
作文
题目:每天都是一首歌
要求;(1)字数在300-500之间。
(2)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3)不得套作和抄袭。
(4)文体不限。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品是中国文化里重要的概念,可以指品级、品阶,也可以是品格、品质、品节。有人追求前者,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也有人看重后者,立志要做“一品百姓”。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就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励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一品百姓也能光彩照人,比那些位高权重者更受人尊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的人,又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好奇地说,“我想看看你是怎样用石头做成汤的。”于是,穷人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陆续地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穷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可想而知。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