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
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
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
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 |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
C.“增峻城隍”,“城”原指护城河,“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儒家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
D.“尚书省”是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们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诸蕃首领,并诛杀其党羽,使于阗得以安定。 |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等,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2)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
穆衍字昌叔,河内人,徙河中。第进士,调华池令。民牛为仇家断舌而不知何人,讼于县,衍命杀之。明日,仇以私杀告。衍曰:“断牛舌者乃汝耶?”讯之具服。
后知淳化,耀之属县。衍从韩绛宣抚陕西,遇庆卒溃乱,衍念母在耀,亟谒归,信宿走七驿。比至,庆卒尝戍华池,知衍名,不敢近。时诸郡捕贼兵粮糒无以给,遂擅发常平仓,且惧得罪。衍曰:“饥之不恤,则吾丘将为庆卒矣。”衍考课为一路最。
元丰中,种谔西征,参其军事。谔第赏,以死事为下。衍曰:“此非所以劝忠也。”力争之。谔还入塞,诏往灵武援渭、庆两军。将行,衍曰:“吾兵惰,归未及解甲,安能犯不测于千里外哉?”谔乃止。同幕畏罪,阳谢衍曰:“师不再举,君之力也。”衍识其意,曰:“全万众之命,以一身塞责,衍无憾焉。”
元祐初,大臣议弃熙、兰,衍与孙路论疆事,以为“兰弃则熙危,熙弃则关中震。唐自失河、湟,西边一有不顺,则警及京都。今二百馀年,非先帝英武,孰能克复。若一旦委之,恐后患益前,悔将无及矣”。议遂止。改陕西转运判官,金部、户部员外郎。
熙河分画未决,诏衍视之。还言:“质孤、胜如据两川美田,实彼我必争之地,自西关失利,遂废不守。请界二垒之间,城李诺平以控要害,及他城堡皆起亭障,以通泾原。”明年,遂城李诺,名曰定远。三迁左司郎中。
绍圣初,以直秘阁为陕西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庆州,徙延安,又徙秦州,未行而卒,年六十三。敕河中官庀其葬,后追录不弃兰州议,官其一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衍念母在耀,亟谒归 亟:多次 |
B.比至,庆卒尝戍华池比:等到 |
C.同幕畏罪,阳谢衍阳:假装 |
D.三迁左司郎中迁:升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体现穆衍“才识过人”的一组是( )(3分)
①衍命杀之 ②信宿走七驿 ③饥之不恤,则吾丘将为庆卒矣
④兰弃则熙危,熙弃则关中震 ⑤熙河分画未决,诏衍视之 ⑥及他城堡皆起亭障,以通泾原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穆衍善于断案。在任华池令的时候,一百姓的牛的舌头被仇家割断了,却不知是谁干的,穆衍设下妙计,抓获了割断牛舌头![]() |
B.穆衍能应时而变。当各个郡县抓捕乱贼的士 兵没有粮食供给,其他人又害怕承担罪名时,穆衍挺身而出,私自打开粮仓救济士兵。 |
C.穆衍体恤士兵。种谔的军队刚打完仗回到塞内,就接到命令去支援其他军队。穆衍认为兵卒疲惫懈怠,回来后还来不及休整,不应前去。 |
D.穆衍不人云亦云。大臣提议放弃熙州、兰州,穆衍力排众议,认为熙州和兰州绝不能放弃。后来,穆衍去世时,皇上还为他不放弃兰州而追加记录他的功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谔第赏,以死事为下。衍曰:“此非所以劝忠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一旦委之,恐后患益前,悔将无及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同时号通经博学,顾极不相能。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亦尝从严先生游游:交往。 | B.太守叩臧先生 叩:询问 |
C.粗能讽《三字经》讽:婉言劝告 | D.顾极不相能能:友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梓人①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节选自《古文观止•卷九》有删节)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梓人款其门款![]() |
B.其床阙足而不能理阙:通“缺”,缺少 |
C.通是道者通:通过 |
D.故书而藏之。藏:收藏、保存 |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梓人劳心者才能的一组是
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③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④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⑤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⑥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C.③④⑤ D. 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查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起初“我”并不相信。 |
B.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人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的字就是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名字不在其列,我很吃惊。 |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能够顺应自然。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曰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寡人)是以忧也。 | B.(郭君)曰:“何以不谏也?” |
C.天下无贤而君独贤,(国)是以亡也。 | D.臣欲进谏,恐先(于)郭亡,是以不谏也。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世主不属于“后生者”的一组是
①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②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③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④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⑤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⑥伏轼而叹曰:“磋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A.①③⑤ | B.①③④ | C.①②⑥ | D.③④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徒醉于市。玄宗度曲,亟召白,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②面以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
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靧(huì):洗脸。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做客 | B.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天命 |
C.帝欲官白,妃辄沮止官员 | D.永王磷辟为府僚佐征召 |
下面句子都能表现李白文学才华的一组是
①十岁通诗书②然喜纵横术,击剑③为任侠,轻财重施④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⑤ 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⑥使高力士脱靴
A.①②⑤ | B.④⑤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④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年轻时就才华出众,益州长史苏颋见到他惊叹他为“天才英特”,认为“少益以学”完全能赶上汉代的司马相如。 |
B.李白和吴筠关系友好,吴筠被召进京城,他也到了长安;后经吴筠引荐得玄宗赏识,进而供奉翰林。 |
C.李白生平爱酒,在任城时为“竹溪六逸”之一,居长安时常在街市饮酒,成为“酒中八仙人”之一。 |
D.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磷幕下当僚佐,李磷失败,李白论罪当斩,幸亏郭子仪全力营救,才幸免一死。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