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全词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答: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答: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 |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 |
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
的情态。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
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的孤 ![]() |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类的一项是: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