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某地区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引起①~③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 B.水文 | C.生物 | D.地形 |
③阶段山脉东西两侧植被的差异体现了
A.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B.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该图表示海洋某区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有关该区所属的半球和洋流A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寒流 | B.北半球,暖流 |
C.南半球,寒流 | D.南半球,暖流 |
读图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3~14题。河流R的流向为( )
A.自东向西 | B.自西向东 |
C.自南向北 | D.自北向南 |
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
A.火山喷发 | B.滑坡 |
C.地震 | D.泥石流 |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11~12题。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
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
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
读某一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该图),回答第10题。
与图示地形特征较为符合的是()
A.四川盆地 | B.珠穆朗玛峰 | C.白头山天池 | D.云贵高原 |
读“等高线示意图”(右图),已知a>b。完成8~9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为山坡上的洼地 | B.Q为山坡上的小丘 |
C.P的海拔为a<HP<2a-b | D.Q的海拔为2b-a<Hb<2a-b |
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两地的
相对高度最高可以接近( )
A.99米 | B.259米 | C.299米 | D.399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