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1953年、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 时间(年) |
人口总数(亿人) |
自然增长率(‰) |
城市人口数(亿人) |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
| 1953 |
5.8 |
22.2 |
0.8 |
4.4 |
| 1982 |
10.1 |
15.7 |
2.1 |
4.9 |
| 2010 |
13.4 |
5.7 |
6.7 |
8.9 |
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据表判断1953~2010年中国
| A.人口总数增长缓慢 | B.自然增长率增加 |
| C.农村人口比重减少 | D.劳动力数量减少 |
读图,回答19-20题。
假设每生产一吨钢要消耗1.5吨煤炭和1.5吨铁矿石,甲.乙和乙.丙两地相距都为10km,甲.丙两地相距8km,每吨煤炭.铁矿石和钢材每千米运费分别为0.2元.0.12元和0.35元。甲为钢铁的消费市场,仅从运费方面考虑,图中最适合建设钢铁厂的是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乙和丙之间 |
结合上题答案,选择在该地建厂的原因除了运费之外的原因是
| A.靠近铁矿 | B.靠近河流运输方便 | C.靠近煤矿 | D.乙和丙之间环境污染少 |
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7—18题。
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 A.RS,GPS | B.GPS,GIS |
| C.GIS,RS | D.RS,GPRS |
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
| 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
| 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
| 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
读图中漫画,回答15-16题。
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温室效应 |
| C.水资源短缺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图为某地理事象的百公比统计图,读图,回签13~14题。
若图3统计图为我国某省(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下列与此结构最相符的省(市)是
| A.天津市 | B.江苏省 | C.海南省 | D.山西省 |
近年来,重庆采取多项措施,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并于2010年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若统计图为重庆市“主城区污染物排放比例变化图”,a表示可吸入颗粒物,b表示氮氧化物,c表示二氧化硫。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a持续减少、b持续增加的原因可能有
①能源结构的调整②私家小轿车的迅猛发展③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
④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⑤重化工业迁出主城区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②⑤ |
读美国示意图.完成10?12题。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山脉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脉分别处在板块碰撞处与板块内部 |
| B.甲、乙两山脉西侧河流夏季均进人汛期 |
|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 |
| D.甲、乙两山脉的东侧自然带较西侧复杂 |
图中的美国农业带
| A.①是乳畜业,②和③是小麦区域 | B.①是玉米带,③是小麦区 |
| C.①是小麦区,②是玉米带 | D.②是棉花带,④是乳畜带 |
图中①②③④农业带(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都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B 都受五大湖及东北工业区的影响
C. 都有相对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灌溉水源 D 都与北部的加拿大实行联合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