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大量使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单产面积
③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路线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理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①②⑤ |
读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世纪80年代,图示产业才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A.资本优势 | B.劳动力优势 |
C.技术优势 | D.信息优势 |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
B.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
C.这种产业转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
D.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27~28题。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
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主要以藻类为食)鱼苗,目的最可能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
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
C.坡面径流流速小 |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
C.纬度位置 | D.盛行风向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 | B.水路 | C.铁路 | D.管道 |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A.粉尘污染 | B.地面下沉 |
C.酸雨 | D.煤烟污染 |
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A.纺织 | B.食品 | C.飞机制造 | D.钢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