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Al(OH)3悬浊液: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新制氯水,观察实验现象 |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
在10 ℃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若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1·s-1,则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 ℃ | B.40 ℃ | C.50 ℃ | D.60 ℃ |
用纯净的CaCO3与稀HCl反应制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右图所示。根据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OE段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 |
B.EF段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收集的CO2最多 |
C.FG段收集的CO2最多 |
D.OG段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速率逐渐增快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 |
B.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碰撞次数 |
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个定值 |
D.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
在A====B+C的反应中,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4倍,现将反应体系的温度由12 ℃升高到42 ℃,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
A.8倍 | B.12倍 | C.24倍 | D.64倍 |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
B.t1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 |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