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X、W、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的2倍,X、W、Y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
X |
|
|
|
W |
|
|
Y |
回答下列问题:
(1)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列举一个事实证明Y、Z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3)W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H3XO3 ) 是一元弱酸,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结构简式:X (OH)3 + H2O H+ +
(5)已知25℃:
Y的氢化物 |
一元酸HA |
Ka1=9.1×10-8,Ka2=1.1×10-12 |
Ka=1.1×10-10 |
写出Y的氢化物与钾盐KA溶液 ( A-表示酸根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在烧碱溶液中,以W单质和NiO( OH ) ( 氢氧化氧镍 ) 为两极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 OH )转化为Ni(OH)2,写出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2NO2(g)
(1)当n(NO):n(O2)=4:1时,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A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O2)_____B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O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②N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当达到B点后往容器中再以4:1 加入些
NO和 O2,当达到新平衡时,则NO的百分含量 B点NO的百分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③到达B点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
B.v正(NO)="2" v正(O2) |
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大 |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
(2)在下图1和图2中出现的所有物质都为气体,分析图1和图2,可推测:4NO(g)+3O2(g)=2N2O5(g)△H= 。
(3)降低温度,NO2(g)将转化为N2O4(g),以N2O4、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Y为 ,有关石墨I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
钡盐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O3、Ba(FeO2)2等】,某工厂本着资源利用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生产BaCO3同时,充分利用钡泥来制取Ba(NO3)2晶体及其它副产品,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Fe(OH)3和Fe(OH)2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和9.7
②Ba(NO3)2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大, 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
③Ksp(BaSO4)=1.1×10-10 Ksp(BaCO3)=5.1×10-9
(1)该厂生产的BaCO3因含有少量BaSO4而不纯,提纯的方法是:将产品加入足量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过滤、洗涤。用离子方程式说明该提纯的原理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Ba(FeO2)2与HNO3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结合本厂生产实际X试剂应选下列中的_____。
A.BaCl2 | B.BaCO3 | C.Ba(NO3)2 | D.Ba(OH)2 |
(4)废渣2为________。
(5)操作III为_______。
(6)过滤III后的母液应循环到容器______中(选填a、b、c) 。
(7)称取w克的晶体样品溶于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经一系列操作称重所得沉淀质量为m克,则该晶体的纯度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研究化肥的合成、废水的处理等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1)工业生产中,以NH3为原料制硝酸,写出工业生产硝酸最后一步的化学方程式 。
(2)甲、乙、丙三个化肥厂生产尿素所用的原料不同,但生产流程相同:
已知:CO+H2OCO2+H2;
按工业有关规定,利用原料所制得的原料气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若最接近合成尿素的原料气NH3(换算成H2的物质的量)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则对原料的利用率最高。现有甲、乙、丙三家工厂生产原料如下:
甲厂以焦炭和水为原料;
乙厂以天然气和水为原料;
丙厂以石脑油(主要成分为C5H12)和水为原料。
请根据上述信息判断甲、乙、丙三个工厂哪个工厂对原料的利用率最高: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将工厂废气中产生的SO2通过下列流程,可以转化为有应用价值的硫酸钙等。
①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产中,向反应Ⅱ的溶液中加入强还原性的对苯二酚等物质,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③检验经过反应Ⅲ得到的铵态氮肥中SO42-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少环境污染,工业上也常用Na2CO3溶液吸收制取HNO3产生的尾气中的NO2,生成NaNO3、NaNO2和一种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已知M、Q、X、Y、Z是前四周期中元素(不包含稀有气体元素),有关性质和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
相关信息 |
M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按1:1电离出电子数相等的阴、阳离子 |
Q |
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4,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 |
X |
其单质为淡黄色晶体 |
Y |
某种核素原子的质量数为56,中子数为30 |
Z |
X元素的单质在Z元素的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1)下图是不完整的元素周期表,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并将Y的元素符号填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应的位置上。
(2)M与Z形成的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3)M、Q、Z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证明非金属性Q>X: 。
(5)5.6L标准状况下的X的简单氢化物在足量的Z单质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356.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6)在碱性条件下,Q的单质可与YZ2-反应制备一种可用于净水的盐YZ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下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
(1)A的化学式 ,B的结构式 。
(2)写出反应①的实验现象: 。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5)常温常压下测得,1mol D发生反应②时,放出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6)实验室检验气体D的常用方法及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