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
下列哪项不是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表现()
A.资本主义各国间进行了力量和利益的重大调整 |
B.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
D.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体系趋向瓦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①、②、③、④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
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会议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上,主要是因为 ( )
A.苏德战场面积大,坚持时间长 |
B.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战争性质 |
C.德军在该战场遭到了第一次重大失败 |
D.德国绝大部分兵力在苏德战场 |
“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
C.《四国条约》的签订 |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