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希腊,“公民权受到高度推崇,但绝不是每一个住在城邦里的人都是正式公民”。在古代希腊,享有公民权的仅有( )
A.妇女 | B.奴隶 |
C.由海外移居雅典的外邦人 | D.祖籍本邦且拥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 |
顾炎武认为:“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
A.经世致用 | B.社会教化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政通人和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人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
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前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 B.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
C.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 B.企业国有制 |
C.粮食税 | D.义务劳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