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 “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
|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
| D.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
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标志是()
A 1861年农奴制改革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 1917年的二月革命 D 1917年的十月革命
柏林墙的修筑说明了( )
| A.美苏关系趋于紧张 |
|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
| C.美国企图以武力解决美苏对抗关系 |
| D.苏联处于军事优势 |
英国历史上的“托利党”是英国今天哪个党派的前身( )
A工党 B自由党C保守党 D民主党
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
|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
|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
|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
|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合理调整工商业中主要调整了公私关系。“公私关系”是指(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B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关系
C人民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关系
D工人阶级与资方业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