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联系加强 |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
2013年7月10日,美国五角大楼下属情报机构出台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军方拥有世界上最活跃且型号众多的弹道导弹计划”,这份报告甚至宣称,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正不断扩充,未来l5年有l00枚导弹可以打到美国本土,有可能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一材料不能说明
①中国是世界上导弹最先进国家
②中国是美国最主要的假想敌
③中国成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
④西方国家的冷战意识依然存在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面是据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资料整理的私营注册工业在国家全部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度变化情况示意图。此示意图说明
A.私营工业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新经济政策限制了私营工业发展 |
C.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排挤和压制 |
D.工业化方针已取代了新经济政策 |
有历史学家认为:“路德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一个革命家。”路德最终成为“革命家”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改良教会 |
B.路德挑战教皇,建立新教 |
C.路德领导了德国农民战争 |
D.路德改革促使民族国家出现 |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排列顺序是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则把作为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这一变化反映出
A.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 |
B.罗马法的法律程序灵活多变 |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消除 |
D.罗马法的权利观念保持不变 |
下图为中国1985--2004年经济增长率走势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期内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快速发展 |
B.发展最快的时期得益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经济增长率波幅较大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 |
D.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转型的阵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