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各自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4分)
(2)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2分)克利斯提尼改革以什么为单位进行选举?(2分)这些措施沉重打击了哪一个社会阶层的政治特权?(2分)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3)根据材料二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废丞相以后有何利弊?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89年4月,华盛顿就任美国首任总统,约3个月后,法国大革命爆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我们已订的条约,必须忠实履行。但以此为限,不再增加。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华盛顿告别演说(1796年)
材料二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货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拿破仑(1812年)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任内是如何处理与欧洲的关系的。在告别辞中他又是如何告诫后继者的,并用一句话解释该告诫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雾月政变以来,拿破仑是怎样“由我把欧洲各国人民变成统一的人民”的。并结合相关史实,指出其结果如何。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三 (东突厥来归附)温彦博以为,“请……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蔽,策之善者也。”魏征以为,“……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朝廷君臣治理东突厥的主张及其结果。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唐太宗还有哪些重大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0年6月,日本当局叫嚷:“不要误了班车。”4月26日,日本内阁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是:“建立以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为基干的大东亚新秩序。”“皇国目前的外交是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
材料二 1940年秋季,日军参谋长杉山元认为:“从窘境看,想孤立地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近卫也好,松冈也好(二人为日本当时的首相和外相),对中国事变都灰心了……他们说,解决中国事变的道路,应该把面向中国的力量转移到南方。”
材料三 1941年7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定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并声称“不辞对英美一战”。——上述材料均引自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材料一中,日本当局为什么叫嚷“不要误了班车”? 为此而确立的基本方针和重点是什么?
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
促成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起来,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据此回答: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和标志是什么?
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军事行动?举出2例。
简要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二战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梁启超批评他们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朝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代,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
——以上材料均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一中梁启超的批评针对的对象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结果如何? 梁启超批评是否有道理? (2分),
(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列举他的主要著作。他是如何做到“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的?他推动的一场救亡运动叫什么(6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为实现伦理觉悟,陈独秀领导什么运动,此运动高举的两面旗是什么?此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 (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