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好象差不多接近了它的自然极限。在那里,这场革命是以简易的方式实现的;甚至可以说,这个国家没有发生我们进行的民主革命,就收到了这场革命的成果。”材料中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可能指( )
| A.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 B.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
| C.法国大革命 | D.美国的独立战争 |
“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
| 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
| C.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
| D.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古巴导弹危机即将走进60个春秋。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 |
| 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
|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
|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该公报的内容不包括
| A.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
| C.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
| D.美国将从台湾撤出其武装力量 |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丌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①-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是某位作者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设计的邮票图案。如要你为这图案的有关背景作说明,符合史实的有
| A.当时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
| B.中美关系的缓和和正常化 |
| C.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中国的支持 |
| D.中苏关系的和好和苏联的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