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 B.防止了大臣专权 |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 D.扩大了统治基础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
B.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
D.分封同姓诸侯国 |
《新唐书·百官志》所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据此,对古代宰相的理解错误的是()
A.宰相就是皇帝的总管家,替皇帝管理国家大事 |
B.宰相与皇帝是分开的,宰相是政府领袖,代表政府 |
C.皇帝与宰相是一体的,皇帝是主,宰相是辅 |
D.宰相只是协助,辅佐皇帝,决策权只掌握在皇帝手中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绝对服从周王 |
B.周王实际控制全国土地 |
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 |
D.体现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一说法意在强调冷战结束后()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D.各种国际力量分散独立地发展 |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本世纪继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
B.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
D.新兴势力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