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
C.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D.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其余省份 |
58% |
19.82% |
5.37% |
4.22% |
3.96% |
2.56% |
2.43% |
2.43% |
1.02% |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时,当地士绅提出在古城边树立烟囱“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提炼的信息有
①从厂名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爱国救亡的色彩
②反对荣氏兄弟办厂及其产品的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
③新生事物在传统社会中的成长非常艰难
④“当地士绅”和“拱北楼面馆”均立足经济角度抵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举办时间 |
举办城市 |
主要展品 |
1851年 |
英国伦敦 |
① |
1878年 |
法国巴黎 |
② |
1904年 |
美国圣路易斯 |
③ |
A.①火车机车 ②电话、汽车 ③飞机模型
B.①火车机车 ②电话 ③汽车、飞机模型
C.①汽车 ②电话 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飞机模型 ②火车机车、电话 ③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