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
| D.前者藐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有18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这个战斗情景出现在()
| A.日德兰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马恩河战役 |
1879年德奥缔结的“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
| A.反法性质 | B.反英性质 | C.反俄性质 | D.反意性质 |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个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陆事务 |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足欧陆事务 |
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是欧洲大陆主要矛盾 |
| B.俄奥矛盾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化 |
| C.英德矛盾是一战前帝国主义间最主要矛盾 |
| D.帝国主义间矛盾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②生产力发展水平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④阶级立场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