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
| D.前者藐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 A.统治方式的变化 | B.思想文化的变化 | C.社会经济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变化 |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B.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
| C.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 D.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
下列对梭伦改革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 B.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 |
| C.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 D.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
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对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起关键作用的是( )
| A.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 B.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
| C.颁布“解负令” | D.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
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50麦斗的平民,它可以 ( )
①参加公民大会
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③当选为陪审员
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