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引进’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
| A.英国“光荣革命” | B.美国独立战争 |
| 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
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下列哪项符合题意?
| A.甲午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
| C.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
| 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
图中所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于清末和1949年的两次大发展均得益于
| A.政府的支持 | B.有利的国际环境 |
| C.科技的进步 | D.“实业救国”的思潮 |
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 A.《中外纪闻》 | B.《民报》 | C.《申报》 | D.《时务报》 |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云:“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该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易服、废止缠足 | B.盲目媚外 | C.倡导婚姻自由 | D.号召人们进行反清革命 |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猛烈的赢利势头的最主要外部条件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
| 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 D.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