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
| 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
|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
|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
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当来自不同文明的其他国家和集团集结起来支持它们的“亲缘国家”时,这些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暴力就带有逐步升级的潜力。……文化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可能随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文明之间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差异显然植根于它们不同的文化之中。对亨廷顿的思想观点理解有误的是
| A.民族国家仍是世界事务中的主要因素 |
| B.文化的冲突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 |
| C.文化对政治经济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
| D.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 |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我们相信,我们这
个占世界人口40%和世界GNP50%的充满活力的地区将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展中居于领先。”发表这一声明的经济组织是
| A.欧盟 | B.北美自由贸易区 | C.亚太经合组织 | D.东盟 |
尼赫鲁在自传中曾说:“当世界的其余部分正处在萧条的压迫中并以某些方式后退时,苏维埃国家作为一个伟大的新世界正在我们眼前建立。”其中“新世界正在我们眼前建立”主要指
| A.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 B.苏联在30年代基本实现工业化 |
| C.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经济学家米瑟斯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旨在理解人类行动的科学,而不是预测和操纵经济生活的科学,经济生活中诸多明显的秩序并非人们有意设计的结果,……它们是一种“自发性的秩序”。符合这一理念的经济行为是
| A.贸易保护主义 | B.自由放任政策 | C.社会福利制度 | D.扩大政府开支 |
民主化、法治化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到19世纪末与其他三国政体有本质不同的国家是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