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某地只有10个铜板和10个梨子,且一个梨子=一个铜板。后该地发行10元纸币代替10个铜板,则1元纸币=1个铜板,这时一个梨子的价格就是1元。如果该地发行20元纸币的话,则2元纸币=1个铜板,这时一个梨子的价格也就变成了2元。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的正确认识是( )
①控制货币发行量可稳定物价
②发行纸币可以增加社会财富
③纸币发行量与其购买力成正比
④国家(或地区)无法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当日起,该组织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指代当前流感疫情,而开始使用“H1N1型流感”一词。无辜的猪因“猪流感”一词被许多人加上了“罪魁祸首”的恶名。本次流行病的发生、蔓延与猪没有任何直关系。这体现了
①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②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③事物间的联系是人为制造的④价值判断是可以凭空产生的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009年7月16日,世界运动会在台湾高雄正式开幕。世界运动会除了每个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
A.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这首《散步》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没有止境,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 B.物质性 | C.社会性 | D.能动性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分三个阶段进行:2005—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11—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经济社会体系和管理体系;2021—2050年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型社会。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的提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这表明
A.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 D.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