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规则
①国人对规则往往没有尊重的习惯。从最简单的“排队”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中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②有人为了考验德国人的守规则,分别在两个电话亭上贴了“男”、“女”标志。德国人果然按照电话亭上的标志,男女各进各位,就算一边排着长队,另一边的电话亭是空的,也没人不遵守这一规则。美国人在邮局前排队,排在队伍前面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一方面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如果窗口服务不止一个,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面都排一个队,而是只排一个队,前面的人依次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先接受服务。甚至现在经济比我们落后的俄罗斯,在他们的语言里也没有“插队”这个词汇,他们的穷人在寒风里领取救命的面包时也非常自觉地排着长队,但是我们有些人有时却因为插队而大打出手……高贵与粗鄙,在规则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国人还有很多事要做。请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说说第②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二)心中的芦苇
张弛
①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鬃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泅流中,弄篱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柯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绢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祟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人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选自《时文选粹》)作者记忆中的芦苇有怎样的特点?
联系上下文回答,第③段中“……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是什么意思?
第④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像芦苇一样因自身悲凉而引起千万人思念的历史人物很多,你了解的还有哪些?请列举二例并用简要的话概述其事迹或对人物作简要评价。
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法,它赋予“芦苇”怎样的意义?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可见思想对于人的重要,你了解的类似的名言还有哪些? 请写出一句。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一)趵突泉的欣赏
老舍
①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②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地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
③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足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④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直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的还更有趣。
⑤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也流得很旺,但是我还是爱原来的那三个。
⑥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安排材料?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划线的“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段话:“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水不退缩,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三个“冒”字,两个“永不”,一个“只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下列句中划线动词的作用。
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写得非常美,我们能从中吸收些什么呢?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千四百六十只哭泣的鸭子
刘小红
母亲打来电话催文杰回家,说父亲又病了,文杰不置可否地答应着。这几年,每当母亲打电话时,他总是这样的态度,因为在他的心中,结着一层厚厚的冰,四年了都没有融解。
想起当初带着妻女北漂求学的日子,文杰常常哽咽落泪。那年,他妻子怀孕待产,说好了请父母来照顾,可妻子生了女儿后,却不见父母来。繁重的学业之余,文杰还得照顾妻儿,艰苦的生活让他华发早生。从此他心里有了怨恨,自然对父母的心淡了很多,不再想探望父母。
下了班,来到大街上,一个农民赶着一群“嘎嘎”叫的鸭子迎面而来,他心里突然一动,往事像潮水般涌上心头。
五岁那年,父亲在城里建筑工地卖苦力赚钱,那时交通不便利,父亲每隔半个月才能步行着回一趟家。一次父亲走了才两天,文杰就病了,请了乡下医生看了没有效果,眼看着越来越严重,母亲急得直哭,想捎信让父亲回来却没有人去城里。
文杰在病中哭着找父亲,母亲只好拿来纸笔要他画鸭子,说每天画一只鸭子,画好十三只鸭子,父亲就回来了。鸭子是父亲教他画的,父亲画的鸭子栩栩如生。文杰就天天躺在床上画鸭子,没想到只画了三只鸭子父亲就突然回来了。原来父亲晚上梦见文杰病了,心里不踏实,就连夜赶了几十里路回来,见文杰病重,马上又背着他去医院……想到这,文杰的眼睛湿润了。
没想到几天后,文杰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快不行了。他连夜赶了回去,却连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未能见着。
父亲丧礼完毕,文杰要回去上班,他打算找个保姆来照顾风烛残年的母亲。母亲却拿出一沓厚厚的纸递给他,说:“这是你父亲想亲手交给你的东西,可是未能如愿。”
文杰打开纸张,只见上面画满了鸭子,他数了数,一共是一千四百六十只鸭子。他不解,母亲说:“你走后,你父亲就开始画鸭子,每天画一只,你走了多少天,你父亲就画了多少只鸭子。”
一千四百六十只鸭子,也就是一千四百六十个日子,文杰好像看见父亲固执而充满期待地画着鸭子,盼望着儿子回来,这些鸭子刺痛着文杰的心。
三只鸭子和一千四百六十只鸭子,相差多少日日夜夜?文杰把父亲盼回来了,可是父亲却至死也没有把文杰盼回来。父亲的执着和爱消解着文杰心中久藏的恨意。
母亲说:“四年来,你给我们解释的机会了吗?当年你妻子生孩子时,你父亲因心脏病发作,整天在生死边缘挣扎,病危时还嘱咐我不要告诉你们,怕你们担心。可是你一直误解我们,这些年你父亲在希望和绝望中画着这些鸭子,想着你呀……”
文杰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隐情,他一直误认为是父母重男轻女,不喜欢他的女儿,以至于让恨意像野草一样在心里无限滋长。
母亲又说:“你仔细看看这些鸭子,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李文杰仔细看了看鸭子,原来在每一只鸭子的眼睛下都有几个湿润的黑点,这是鸭子在哭吗?还是老父亲在哭?他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几天后文杰回去时,带走了那一千四百六十只鸭子,也带走了风烛残年的老母亲,他不想让悲剧重演了。 文章用“一千四百六十只哭泣的鸭子”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这几年,每当母亲打电话时,他总是这样的态度,因为在他的心中,结着一层厚厚的冰,四年了都没有融解。”中那层厚厚的“冰”指什么?
联系全文看,作者插叙了哪件事?目的是什么?
怎样理解“这些年你父亲在希望和绝望中画着这些鸭子”一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读完全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领悟。
航空母舰
①航空母舰(Al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赖当地的机场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行动。航空母舰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能遂行多种战役战术任务,很具威慑力,因而倍受世界海军的器重。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②从外表看,航空母舰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拥有与众不同的宽大的飞行甲板。这个甲板不仅特别长,特别宽,而且形状古怪,呈多边形。这是因为航空母舰上的主要武器是舰载飞机,所以需要有供飞机起降的宽大甲板。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的面积往往要比一般军舰大几倍甚至几十倍,比三个足球场还要大。在航空母舰上,看不到通常军舰所具有的高大的上层建筑和林立的火炮、导弹。在飞行甲板上仅有一个很小的船桥位于右舷,像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这就是全舰的指挥控制中心,称为岛形上层建筑。在飞行甲板上,还布置有航空母舰专用的供飞机起降的弹射器、阻拦索、助降镜、升降机等,这些是航空母舰之所以能使舰载飞机在这样小的“机场”上起飞、降落的法宝。
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将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蒸气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第二种是。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第三种是,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
④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仅用两秒钟就可以使飞机在50米内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目前,航空母舰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向两极化发展,即大型化和轻型化,前者为常规起降飞机的航空母舰,后者为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直升机航空母舰。而各种新型航空母舰正在探索之中,未来的航空母舰基本式样不会出现重大变化,但新型航空母舰不久有可能问世。给“航空母舰”下定义,下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赖当地的机场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行动的飞机叫航空母舰。 |
| B.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 |
| C.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 |
| D.航空母舰是一种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能遂行多种战役战术任务,很具威慑力的军舰。 |
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只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面积。 |
| B.画线句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面积大。 |
| C.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的面积也许要比一般军舰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
| D.一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的面积往往要比一般军舰大几十倍。 |
阅读第③段,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舰载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方式,恰当的一项是()
| A.拖索式弹射起飞蒸汽弹射起飞斜板滑跳起飞 |
| B.斜板滑跳起飞拖索式弹射起飞蒸汽弹射起飞 |
| C.蒸汽弹射起飞拖索式弹射起飞斜板滑跳起飞 |
| D.斜板滑跳起飞蒸汽弹射起飞拖索式弹射起飞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四条,假如挂上第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 |
| B.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
| C.新型航空母舰不久有可能问世,未来的航空母舰基本式样将会出现重大变化。 |
| D.在航空母舰上,通常可以看到军舰所具有的高大的上层建筑和林立的火炮、导弹。 |
阅读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一文。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节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章第④—⑦段中,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慌恐”→“①”→“②”→感动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⑴“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第⑤段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分析“我”和父亲的不同性格。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父亲的半瓶酒”具体含义和作用。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