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 |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会一直下降 |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
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由植物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胚状体的过程中发生了()
A.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 B.脱分化和再分化 |
C.脱分化和细胞分裂 | D.脱分化、细胞分裂和再分化 |
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
A.能进行DNA复制 | 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 |
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 D.能合成人的生长素 |
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是因为()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 B.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
C.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 | D.不同的细胞内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不能用动物细胞培养,因此无法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制造疫苗。自1979年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DNA测序完成后,得知病毒的核心蛋白和表面抗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下图是应用生物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也达到了定向改造细菌的目的 |
B.用于生产疫苗的目的基因仅为编码核心蛋白的碱基序列 |
C.用于生产疫苗的目的基因可编码表面抗原蛋白 |
D.在②过程中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