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A.3/4与1:1 | B.2/3与2:1 |
C.l/2与1:2 | D.1/3与1:1 |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B.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B.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C.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D.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
B.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
C.幼年时激素②和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 |
D.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 |
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对一些实验或生物事实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 )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是由于患者所产生的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对患者使用物质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激素Z为甲状腺激素 |
B.分泌抗体X的细胞为浆细胞 |
C.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 |
D.Y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