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用溶氧法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______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_________,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___________。培养10分钟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__________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_____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产生__________溶解氧。
④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___________,且对___________的抑制更为显著。
为了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所必需,一位生物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研究了100个细胞,把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的细胞都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他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时间(d) |
无核部分存活个数 |
有核部分存活个数 |
1 |
81 |
79 |
2 |
62 |
78 |
3 |
20 |
77 |
4 |
O |
74 |
10 |
O |
67 |
30 |
O |
65 |
(1)如果你是这位科学家,你怎样解释上述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2)有人质疑这位生物学家,要求他对细胞有核部分的死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请你尝试为这位生物学家辩护,替他作出解释。
。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科。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这种物质的特性是,因而使红细胞具有的功能。
(3)“血影”的化学组成是脂质、、。其中的脂质主要是指。
(4)选取鸡的红细胞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可以吗?若选用鸡的红细胞会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5)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 )
A.核酸酶 | B.龙胆紫 | C.糖水解酶 | D.双缩脲试剂 |
下面左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右图是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一定不含有的细胞结构是。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用标号)
。
(3)此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填序号)。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场所是。
(4)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将会发生改变,由此可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请再举两例:。
(5)请你在上图中根据“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画出抗体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
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植株杂交,得到F1,将F1植株再进一步做如下图解所示的处理,请分析回答:
(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倍体。
(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育出的后代属于___________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
(3)丙植株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男孩,问这对夫妇:
(1)再生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孩子的概率?
(2)再生一个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
(3)再生一个只患色盲孩子的概率?
(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
(5)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
(6)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