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
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
酸性:盐酸>硅酸 |
B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熔点:氧化铝>铝 |
C |
常温下,向浓硫酸中投入铁片 |
铁片不溶解 |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
D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 |
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有固体析出 |
B.NaOH应密闭保存,露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质 |
C.金属元素大多数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 |
D.18g H2O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8NA |
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
C(g)+D(g),5 min后达平衡。已知该反应在此温度下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
A.40% | B.60% | C.24% | D.4% |
现有如下四个图象:( )
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象的反应是( )
A.N2(g)+3H2(g) ![]() |
B.H2(g)+CO(g)![]() |
C.4NH3(g)+5O2(g) ![]() |
D.2SO3(g)![]() |
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表中量(y)一定符合下图中曲线的是( )
x |
y |
|
A |
温度 |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B |
压强 |
A的百分含量 |
C |
再通入A |
B的转化率 |
D |
加入催化剂 |
A的质量分数 |
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X(g)+Y(g) 2W(g)的反应,当充入1 mol X和1 mol Y,经20 s达到平衡时生成了0.4 mol 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升高温度,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该反应ΔH<0 |
B.以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s) |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 mol X,则X和Y的转化率均提高 |
D.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