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
|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
|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
|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
| C.提高行政效率 |
|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 B.君主集权加强 |
| C.内阁取代六部 | D.首辅权力失控 |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
|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
|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 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记载:“耆卿(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文人生活腐朽化 | B.文学作品世俗化 |
| C.文学作品商品化 | D.市民阶层扩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