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记数点。测得: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4 =           m/s。
(2)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 =              m/s2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下图所示是定性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的装置,平行板电容器的A板与静电计相连,B板和静电计金属壳都接地。给平行班电容器充电后,电量不变时;(以下空内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指出下列三个图所示的情况下,静电计指针的偏转变化情况:
①正对面积减小时,静电计指针的偏转
②板间距离增大时,静电计指针的偏转; ③插入电介质时,静电计指针的偏转
实验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正对面积、板间距离,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为:电容随极板正对面积的、极板间距的、介质介电常数的而变大。

某兴趣小组想通过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②v
v2。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时的速度),每次实验,物体都从初始值置处由静止释放。

该实验中是否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
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其中L1、L2、L3、L4……,代表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处无初速释放时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一v图象,并得出结论形v2。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合适。再做L-v2
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不会(填“会”或“不会”)影响探究的结果。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了两个实验:一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同学取了质量分别为m1="50" g和m2="150" g的两个钩码a、b,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它们连在一起,取a、b为研究系统,使钩码b从某一高度由静止下落,钩码a拖着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在打0~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EK=J,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J.(取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由图乙中的数据可求得钩码加速度的大小为m/s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更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力F1F2的夹角越大越好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在做《验证共点力的合成定则》的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的A点,用两根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O,如图所示.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拉力F1F2的方向与OA夹角分别为1500和1350F1 = 2N,则F2 =_______N,OA线上的拉力是________N.

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造成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