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具体的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
B.要提高办事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意识作用 |
《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一次,王安石看到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心想:“明月”怎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于是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儿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 B.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经 |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
相声源于解放前的北京,天桥一代的艺人为谋生在舞台上相互对骂或戏谑以招揽看客,这是初期的相声。后经侯宝林等相声大师进行批判、改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才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说明
A.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
B.对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批判 |
C.文化创新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时进行的 |
2008年9月27日,第二届届中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郑州举行。近几年来,河南根据文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将戏曲和风光两大系列选题作为重点促进本省发展,收到了文化与经济双赢的良好效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河南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以山水为切入点,相继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片和介绍各地的风光系列旅游片,对河南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95.04亿元,同比增长17.1%,文化从业人员123.32万人,同比增长5.5%。
(1)河南省实现文化与经济双赢体现了当前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
(2)河南省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的?
《发展中医 无需彷徨》说明
A.中医药学不需要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
B.要反对守旧主义 |
C.弘扬中医药学不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
D.中医药学要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