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郡 九朝神韵——正定历史文化展”2015年3月10日上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文化典籍可以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典籍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认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过时了”的观点( )
A.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
B.否认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C.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
D.正确地解释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近代学者王国维把审美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据此,下列诗句中同属“有我之境”的是( )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D.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
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动机和目的决定的观点实际上( )
A.承认了意识的反作用 |
B.排除了社会的变化是上帝安排的 |
C.肯定了社会活动本身就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
D.否认了社会的客观性 |
“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
马克思指出:“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上述材料说明( )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D.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就可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