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有关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 |
|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
|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 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
下列与固氮知识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释放出的能量可用来合成硝酸盐 |
| B.动植物遗体经土壤中某些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为植物提供氮素肥料 |
| C.土壤中的某些细菌在O2不足的条件下能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NH3 |
| D.圆褐固氮菌不仅能固氮,而且还能合成并分泌生长激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
某地从国外引进一种豆科植物,尽管环境条件适宜,但这种豆科植物的根系上总不能形成根瘤,植株也矮小瘦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
| B.不是所有豆科植物都能形成根瘤 |
| C.该地的环境条件不适合根瘤菌的生长 |
| D.该地的环境条件不适合该豆科植物的生长 |
某地因台风影响,连降特大暴雨,使部分耕地被雨水淹没。此时,下列生理作用不会因此降低的是()
| A.微生物的硝化作用 | B.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 |
| C.农作物体内矿质元素和水的运输 | D.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硝化细菌与根瘤菌的共同点是()
| A.都能将氮气转化为氨 | B.都是自养型生物 |
| C.都是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 D.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
下列有关生物固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固氮就是把大气中的氮转变为NH3或硝酸盐 |
| B.“种豆肥田”的原因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不断将固定的氮释放到土壤中 |
| C.对农作物进行根瘤菌拌种,被普遍用于提高农作物蛋白质含量 |
| D.根瘤菌固定的氮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