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生物研究小组对当地一湖泊中溶解氧的含量进行研究,用黑白瓶法测得24h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6种光照强度下,24h后,实测获得6对黑白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见下表。

光照强度(klx)
0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3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3
3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mg/L的原因是                 ;该瓶中所有生物24h呼吸消耗氧气量为      mg/L。
(2)当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24h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光照强度至少为      klx,该水层产氧量刚好维持生物耗氧量所需。当光照强度为      klx,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将纯合灰毛雌家兔与纯合白毛雄家兔杂交,F1都是灰毛。若用F1中所有雌家兔与亲代白毛雄家兔回交,子代中白毛:灰毛为3:1。请回答:
(1)根据杂交试验结果分析,家兔毛色性状受常染色体上__________(一对、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定律。
(2)亲本中白毛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若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回交子代中,白毛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3)若让回交子代中的灰毛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其中白毛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4)若亲本中一只白毛家兔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两个荧光蛋白基因,分别是G和R。单独带有G、R基因的精子能分别呈现绿色、红色荧光,同时带有G、R基因的精子能呈现绿色和红色荧光叠加。请根据该家兔产生精子的性状及比例,判断G、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突变)
①若精子呈现绿色荧光25%、红色荧光25%、绿色、红色荧光叠加25%、无荧光25%,则可推断G、R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②若精子呈现绿色荧光4%、红色荧光4%、绿色、红色荧光叠加46%、无荧光46%,则可推断G、R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③若精子呈现绿色荧光46%、红色荧光46%、绿色、红色荧光叠加4%、无荧光4%,则可推断G、R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相同位置、不同位置)上。
(5)以上③中红绿荧光叠加和无荧光的精子共占8%,这两类精子形成原因是在某些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发生这一变异的初级精母细胞占__________%。

(11分)蓝藻中的微囊藻是形成水华的主要类群。科研人员为修复出现水华的某湿地生态系统,适量增加湿地原有的滤食性鱼(鲢鱼、鳙鱼)、沉水植物(鱼草、狐尾藻)、挺水植物(芦苇、香蒲)等生物的数量,并调整部分营养关系,下图所示营养关系是有效控制水华发生的主要部分。请据图回答:

(1)湿地中沉水植物(鱼草、狐尾藻)、挺水植物(芦苇、香蒲)与浮游植物(微囊藻)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它们的空间分布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___。
(2)若水体中N、P元素过量积累,在温度和光照适宜时,微囊藻会迅速增殖到水体饱和数量,该过程中徽囊藻的数量呈_____________增长。在修复该湿地时,增加鱼草、狐尾藻、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数量的作用是竞争水体中N、P元素和____________,从而降低微囊藻等浮游植物的K值。
(3)当投放鲢鱼比例大于鳙鱼时,微囊藻密度降低更显著,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
(4)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时,应适量捕鱼和适时移除部分芦苇、香蒲和狐尾藻的茎秆,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转移出水体中_____________,以加快物质循环进程。
(5)富营养化的湿地经过一段时间修复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水质清澈见底。这个修复过程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同时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12分)右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寒冷刺激时,神经细胞A分泌的m与垂体细胞的____________结合,调节细胞内_____________等具膜细胞器活动增强,进而使该细胞分泌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量增加。
(2)手术创伤后,机体调节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从而降低能量消耗来促进术后恢复。此过程中,血液中p的浓度应__________(上升、下降),神经细胞B分泌的n应能___________(抑制、促进)垂体细胞的分泌。
(3)电刺激神经元C时,会引起C中__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__________细胞使其激素分泌量增加,该过程_________(属于、不属于)反射。
(4)若持续电刺激神经元C一定时间,图中激素____________(填字母)浓度会降低,因为激素的分泌有___________调节机制。
(5)通过上述现象可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调节。而当人受到惊吓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会瞬间增加,这主要是________调节的结果。

(11分)冬季大棚种植番茄时,若控制棚内昼温稳定在25℃,夜温稳定在15℃,植株的长势良好。某课题小组为研究大棚夜间6℃低温对番茄植株生长是否更有利,设计并完成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为提高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实验组棚内白天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夜间低温处理的______________也应与对照组相同。
(2)由图l~3可知,与实验开始时相比,实验组第5天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夜间6℃低温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后5~10天,对照组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再提高,据图推测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含量不再增加,导致对光的___________达到最大限度。
(4)图4为实验第10天测得干物质在三种营养器官的分配比率,分析此图可知,夜间6℃低温对干物质分配比率影响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夜间6℃低温使番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15分)
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的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1)克隆大熊猫过程中应使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
(2)克隆大熊猫与克隆羊在受体细胞选择上的不同点是
(3)实验中选取的兔子的卵细胞实际是处于期的卵母细胞。
(4)科学家们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核放入兔子的去核卵母细胞之中,成功发育成了囊胚,标志着异种核质相容的问题得到解决,异种克隆大熊猫迈过了第一道“坎”。但异种克隆选择一种合适的“代孕母体”至关重要,那么在选择“代孕母体”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有(答两项即可得满分)。在胚胎移植前,还要用激素对“代孕母体”作处理。
(5)假如有一天成功克隆出大熊猫的话,克隆出来的个体在性状表现上一定与供核大熊猫完全相同吗?(“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
(6)假如用胚胎分割移植的方式来克隆大熊猫的话,依据的原理是,胚胎分割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