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其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且遗传物质都是DNA |
B.乳酸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属于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属于异养型,这也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
C.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细胞中只有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有叶绿体 |
D.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遗传物质的不同 |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例
B.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五碳糖类型
C.分析碱基类型,确定五碳糖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碱基类型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会出现的异常结果是()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 |
C.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
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C.RNA是遗传物质 | D.DNA是遗传物质 |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 |
B.曲线ab段下降是因为部分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力降低有关 |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增多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