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如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4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3节动车加7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 )
A.120 km/h | B.180 km/h | C.240 km/h | D.300 km/h |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着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左端靠在竖直墙壁上,其左侧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是光滑的,轨道最低点B与水平轨道BC相切,整个轨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将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物块沿轨道滑行至轨道末端C处恰好没有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关于物块从A位置运动至C位置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这个过程中,小车和物块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
B.在这个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mgR |
C.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mgR |
D.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摩擦生成的热量为 |
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面通过O点进入半径为R的半圆弧轨道后恰能通过最高点P,然后落回水平面,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 |
B.小球落地点离O距离为2R |
C.小球运动到半圆弧最高点P时,向心力恰好为零 |
D.若将半圆弧上部的圆弧PQ截去,其他条件不变,则小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比P点高0.5R |
2008年9月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首次实现了航天员出舱.飞船沿椭圆轨道1飞行,后在远地点343km处的P点加速,由椭圆轨道1变成高度343km的圆轨道2,在此圆轨道2上飞行运行周期约为90mi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是处于失重状态 |
B.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线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 |
C.飞船变轨前后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P时的加速度相等 |
D.飞船变轨前的机械能大于变轨后的机械能 |
小船在水速较小的河中横渡,并使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航行,到达河中间时突然上游来大水使水流速度加快,则对此小船渡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船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对岸 |
B.小船到对岸的时间不变,但位移将变大 |
C.因小船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航行,故所用时间及位移都不会变化 |
D.因船速与水速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渡河时间及位移的变化 |
如图,光滑水平地面上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B,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作用下运动,且满足F1>F2,当系统运动稳定后,弹簧的伸长量为( )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