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各题。所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
B.是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
C.既有公转运动又有自转运动 |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能 | B.太阳能 | C.风能 | D.生物能 |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① 南部沿海密集,北部高原稀少② 东部沿海密集,西部高原稀少
③ 平原地区密集,山区稀少④ 沿海密集,内陆稀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 | 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
C.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 D.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
表1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图2是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
1975年 |
1985年 |
1995年 |
2005年 |
|
出生率(%) |
4.4 |
4.3 |
4.3 |
4.3 |
死亡率(%) |
2.0 |
1.7 |
1.6 |
1.4 |
该国处于图2中的
A.阶段I | B.阶段II | C.阶段III | D.阶段IV |
该国1975—2005年期间 ,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 B.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
C.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 | 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
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来源于
A.岩石圈 | B.地壳 | C.地幔 | D.地核 |
图3中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
C.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 | D.夜晚时,风从丙地吹向乙地 |
该区域
A.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 B.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典型粮食作物为水稻 | D.地形的形成仅受内力影响 |
读下面三幅图,完成。图一是“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关系图”,图中A处应为:
A.常绿阔叶林 | B.常绿硬叶林 | C.落叶阔叶林 | D.针叶林 |
若A、B、C和D为不同类型的自然带,则自然带由A至D的演变反映了:
A、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符合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与前三项所述的分异规律都不相吻合图三为图一中G处的景观图,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有关此景观图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充足,易发育河流 | B.降水丰沛,植被茂盛 |
C.流水侵蚀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广布 | D.过度放牧,会引起荒漠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