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岛屿之萦回穷:极尽 |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霁:雨过天晴 |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甫:刚、顿时 |
D.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机会 |
下列句中,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地势极而南溟深②怀帝阍而不见 |
B.①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②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C.①访风景于崇阿②屈贾谊于长沙 |
D.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属于实写美好秋景的一项是( )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
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③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④爽籁发而清风生
⑤天柱高而北辰远
⑥秋水共长天一色
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下面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对滕王阁景色正面描写中,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田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丹漆,鲜艳欲滴,恍如画中。 |
B.第三节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 |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写出了作者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
D.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笑对人生的执著态度。 |
翻译下列句子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阅读下文,完成 8—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 |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1. |
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2. |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
4. |
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2) |
5. |
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 |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 (3) 幹雅自多() (4) 不矜小节() |
2. |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3. |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
|
4.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
5. |
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任务13—15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椽,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三国志·王粲传》)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除,任命。
B.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规劝。
C.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 )
①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②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③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④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
⑥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粲才华出众,但他幼小的时候,身体羸弱,貌不惊人,因而最初没有得到
刘表及其宾客的重视。
B.王粲认为袁绍刘表二人并非没有大志,但都不善于用人,不能使天下英雄豪杰
诚心归附,所以难成大事。
C.王粲在曹魏处任官就职,精于吏治,明了天下时事,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D.王粲博闻强识,文才出众,提笔成文,没有需要修改订正的地方,当时人常常
认为是事先构思好的。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
16.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3分)
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
2. |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
3. |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